《正義聯盟》DC電影宇宙的黎明或黃昏? 劇透
※本文含過去 DCEU 系列電影之劇情資訊※
觀影完從電影院出來,五內翻騰的我似乎又回到去年三月《蝙蝠俠大戰超人》放映廳的座椅上,沉重地看著 Credit 播映完的那一刻。雖然都是苦樂參半五味雜陳的心情,但不同的是,上回的我陷入的是對導演查克史奈德那史詩場景之美的震懾、和對動機不足情緒斷裂節奏凌亂的惋惜兩者的衝突中,這次則是在感官上享受著團隊間的輕鬆互動與戰鬥的聲光饗宴之餘,仍失落於對DC電影擴展宇宙 (DCEU) 一直以來強調的情感底蘊與現實連結感再也不復見的認知。就像有著滿滿的好食材,原本預期能煮出層次豐富的美味料理,最後端上的卻是只吃得到豪爽辣感的大炒一盤,不能說不好吃,但總感覺少了什麼。
我不認為從灰暗沉重到明亮詼諧的風格轉變代表DCEU開始向漫威路線靠攏,畢竟原本在查導的規畫中,《正義聯盟》作為超人三部曲的終章,本該就是重拾希望的光明篇章。然而事實上查導那褒貶不一又風格獨具的手法在《正義聯盟》後半段消失殆盡也是個明顯的落差,某方面來說,那正是DCEU最動人而有別於其他英雄電影的地方啊。
技術層面與電影內涵上的去查克化
●影像與美術:《正義聯盟》從中段開始的「去查克化」可在電影的許多層面觀察到,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影像與美術上的變化。一如《超人:鋼鐵英雄》中披著紅披風的少年克拉克、背著鏡頭昂然挺立的一幕,充滿了意象與情緒渲染力;還有從堡壘步入冰原中嘗試飛行的一段,從遠景拉近的運鏡讓超人在蒼茫天地間更顯孤獨決絕,這些以油畫般的色調或充滿隱喻的構圖砌出的史詩場景,已成為DCEU的DNA。
到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時,超人神性的隱喻被發揮到極致---例如如亡靈節的群眾爭相觸摸救世主以求救贖的一刻,或是超人拖著船錨救援擱淺貨船酷似背負著巨大十字架在苦路行走的一幕,更別說末了路易絲將逝去的超人枕在膝上、蝙蝠與女超人哀傷地頷首在側的構圖簡直直指基督聖殤的藝術主題。而這查克風格化的運鏡、構圖、宗教隱喻,僅存在被刪減的預告片段裡、布魯斯在冰封高山上的苦旅這幕,尚可窺見查導手法痕跡,惟正片中卻幾乎都沒有留下,十分可惜。
●敘事節奏與剪輯:第二點「不夠查克」的地方對許多人來說應該是唯一可稱「好」的變動了,也就是敘事節奏的簡化與加速。從《超人:鋼鐵英雄》的成年/童年雙線交錯敘事,到《蝙蝠俠大戰超人》的多線交織,再配上查克跳躍思考式的轉場,對習慣這種風格的觀眾也許並不構成觀賞障礙,但對於更偏愛直線敘事或邏輯式轉場的觀眾來說恐怕就會為此詬病了,是以此次《正義聯盟》敘事支線的刪減與平鋪直述的三幕式架構應能獲得更多有助直觀理解的意見回饋,至於因此而導致角色鋪陳不足的部分已是另一個主題,容我稍後再談。
●特色「慢鏡頭剪輯音樂MV」:第三點去查克化現象,則是同為查導招牌的「MV 式慢鏡頭蒙太奇」也明顯從《正義聯盟》後半缺席了。一如《蝙蝠俠大戰超人》開頭和結尾兩場絕美的葬禮與蝙蝠俠起源片段,《正義聯盟》也有十分觸動人心的開場。〈Everybody Knows〉的樂聲伴隨著的是全世界為超人的犧牲而哀悼,與此同時仇視與不信任也在不同族裔間滋長,遊民立著「我試過了」(I tried)的牌子,像是代表所有失去希望而放棄求存的人們的無語自白。
”Everybody knows the war is over~Everybody knows the good guys lost”
一如歌詞所唱,世人的希望也隨著超人一同殞落了,這一蹶不振等待再起的意象在序曲中處理得既哀且美,可說是本片最讓我感到深刻的段落之一。只可惜,片尾卻沒能有相應力道的終曲與之呼應,雖然路易斯的口白中規中矩地闡述著希望與光明,畫面也帶出了各角色在這次合作後人生境遇的轉變,卻沒有分半秒畫面給重獲希望的世界與人們,這又連結到了「去查克化」最強烈的一個層面—超人類與人類社會的互動。
查克的超人三部曲-與人類世界的連結與迴響
私以為DCEU一直以來與漫威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敘事切入點的選擇上了,個人主義興盛的漫威電影關照的焦點多半是英雄們的行為、困境、抉擇與成長,而在 DCEU 裡,角色個人的心境變化自然也是重點之一,但有相當程度的篇幅是從「要是超人類存在於人類社會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甚或「超級英雄在現實社會中的政治/宗教/社會結構裡的隱喻」等角度進行發想描述。
從《超人:鋼鐵英雄》人類文明首次遭遇外星文明與超常事物的猜忌恐懼,到《蝙蝠俠大戰超人》不僅在大眾間出現了擁護者、質疑者及將其奉若神明的敬畏者,更有了布魯斯與路瑟這樣的極端猜疑勢力與反對派,即使著墨不多,也盡可能地帶到了其對法律、政治平衡與社會秩序維持上的影響。
《蝙蝠俠大戰超人》片末在悼念超人殞落的燈燭花海中,一行寫在希望符號之下的文字「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look around you *1」更成為電影的完美註腳:「若你欲尋找超人的紀念碑,環顧你的四周吧!他遺留下的希望之種與善的啟發就在我們之中,成為更好的我們就是他一生善行的紀念碑」,一如當年氪星生父喬‧艾爾的期許,超人的善行與犧牲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烈士情節,也是為了成為人類更好的楷模、啟發世人的善良美德而存在。
這樣的概念一直到《正義聯盟》的序曲〈Everybody Knows〉一段還是有所延續的,隨著樂聲響起,我們看見世人因希望逝去而萎靡困頓,渴求著救世主的再起。然而到了電影後段、超人真的回歸世界之後,所有從凡人觀點出發的鏡頭卻就此消失,觀眾看不到這個希望象徵的回歸對人類社會有什麼意義與實質影響,也無法得知世界對此又如何反應。當片尾只有呈現打完怪的六個好朋友回到各自的生活及有著什麼變化這樣相對小的格局,也許不是最差勁的超級英雄電影結尾,但難免有未竟完滿之憾。因為我們都相信這部電影能夠達到的不僅如此。對於「超人類與人類世界的連結與影響」這個主題在整個三部曲中的延續性斷裂,是讓我對《正義聯盟》最感到失望的地方。
滿身故事卻發揮有限的成員們
然而是否延續DCEU的故事基調真是《正義聯盟》應該背負的責任嗎?儘管查導原先的用意是將三部電影以三部曲的方式製作,但顯然在他中途因家庭事務退出後,原先如何圓滿的規畫都已無法實現。臨危受命接手的喬斯惠登導演或許有收到片廠要求更加「輕鬆明亮」的指示,而在電影中融入自己擅長的團隊互動和幽默元素,即使查克死忠粉絲可能不買單,但對大眾而言確實是更好入口的方式,只能說得失兼有。
這個「各方妥協」後的《正義聯盟》版本,也並非沒有屬於它的時刻。當超人初次回歸時那難以解讀的表情與混沌未明的意圖,一步步朝向眾人走來的威脅感,還有閃電俠在時間靜滯的急速狀態裡突然發現超人也幾乎能跟上他速度的瞬間,也將那種「擁有絕對力量之人成為惡人」所能帶來的壓迫感發揮到極致,一時我還真想不起過去十年來有哪部英雄題材電影中的反派,能表現出與此相提並論的氣場啊!
此外,各角色的刻畫及團隊間的互動合作亦是另一看點,即使受限於片長鋪陳不足,但在有限的劇本篇幅中,我們仍然能從巴瑞對布魯斯的崇拜帶出巴瑞的純真善良與布魯斯的不善表露,從維克與亞瑟的相互猜忌中窺見維克的自我質疑與亞瑟的不信任態度,從黛安娜與布魯斯的衝突勾勒彼此過往的傷痕與愧疚。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像是其他人的鏡子,映照出掩蓋在表層下的角色內裡。
即便觀眾看完《正義聯盟》的英雄大集結後對各角色的故事仍一知半解,但已足以引起觀眾對未來各個角色獨立電影一探究竟的興趣,我想在這點上,我難得同意片廠的策略是正確的,因為有查導風格的絕美序曲、正義聯盟其他成員與超人那場充滿張力的衝突、刻畫到位有魅力的角色群像及未來故事的「發展性」等,是我認為讓《正義聯盟》不致淪為單純爆米花娛樂片的重要元素。
與美麗的舊查克紀元訣別,和對新喬斯路線的展望期許
基於原作的長遠歷史與廣大知名度,《正義聯盟》的確背負了許多期待而生。在讓資深原作迷、查克風格的愛好者及一直以來喜愛DCEU調性的觀眾們失望的同時,卻可能也吸引了不少原本對DCEU不甚了解、或未曾具有好感的觀眾的目光,因而開啟了電影宇宙繼續發展擴大的空間,有過亦有功。雖然有消息指出原定將整個DCEU的發展交棒給喬斯導演的決定,或許會因為《正義聯盟》的評價而有所改變,但查克史奈德的舊風格可能已不再是片廠願意繼續嘗試的路線,DCEU未來的發展方向也難說不該往輕鬆幽默的風格去演變。
其實在歷史悠長且具備各種不同風格的DC原作世界中,本就共存著查導鍾愛的神性探討人文關懷及喬導擅長的幽默互動角色情感,無論哪種風格路線都有發展深掘的空間。只望這風格拼裝、各方妥協而成,不符預期但尚有特出之處的《正義聯盟》只是DCEU轉變陣痛期的作品,未來仍可帶來更多成熟豐富的作品,進一步拓展超級英雄電影的視野,而不僅僅滿足於純商業娛樂電影的定位,祝願《正義聯盟》能成為還在摸索學步的DCEU真正的黎明曙光。
*註一:取材自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設計者克里斯多佛雷恩的墓誌銘,意指整座教堂就是這位建築師一生的紀念碑,在«Batman vs Superman»裡,Zack Snyder將此名言借來,但意義與原出處其實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