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眼淚流不完,關於這塊土地的,真實感受 劇透
※劇情內容
或許是因為對嘉農的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當故事開端嘉農一行人提著行李箱笨拙地摔進甲子園球場時,伴隨著笑聲的是我的眼淚--一支不被期待的球隊,飄洋過海在資源、時間都不夠的狀況下踏進夢寐以求的甲子園場地,是多麼令人動容。
他們是一支總是快快樂樂、用開玩笑的態度面對棒球,其實想贏球但卻從來沒贏過的球隊。直到近藤教練的到來,才扭轉了這個局面。在實力漸增後,那場以大雨收場的嘉中v.s.嘉農的對決,齋藤跟大江學長在大雨中不甘心地哭出來,哭著說真的很想贏一場球,可是再也沒有機會了。這裡我也跟著哭出來──因為真的太不甘心了,明明覺得自己可以贏、終於可以贏了!下大雨比賽就提前結束是規定,但齋藤(我沒記錯的話……我有認臉障礙)卻說:「可以結束跟必須結束是不同的!」
然後這裡我也覺得很玩味的是,明明只是一場類似友誼賽,卻拍得氣勢磅礡,就像決賽一樣。這也說明了比賽的少年們是多麼地重視這一場比賽、多麼認真對待,自己在練習過後展現成果的比賽。
「現在不練習,要到比賽的時候後悔嗎?」
轉到打敗臺北商校,搭火車回嘉義時,剛好碰上嘉南大圳開通。看到轉開閘門、水瀑布般湧出、流入蜘蛛網般的溝渠裡,眼淚一發不可收拾的落下。那是一種歷史的轉捩點、一種生命的開展的感覺──嘉南平原不再缺水,稻米產量翻倍。農民在田裡挑水,用不可置信的表情捧起那想都沒想過的灌溉用水,完完全全地被感動了──是一個新的開始,就像嘉農即將踏上的甲子園旅程一樣。
還有八田技師在船上說的那句:「為臺灣的農民爭口氣!」,深深地打中了心裡的情感。這是一部真真正正在描寫臺灣歷史的片子!我生於臺灣、長於臺灣,自然深深地對臺灣有很強烈的情感,我雖然傳承了漢文化、中國文化,可是我是臺灣人,這是在我心中無可撼動的。所以當我聽到八田技師笑著對嘉農棒球隊喊出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的激動無可言喻。
然後,當他們踏進甲子園的土地,興奮的小球員抓起場上的黑土說要帶回家,近藤教練只是抓了一把,抹在自己胸前然後任它落下。
「土就是土,和家裡的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這裡我有聽出來教練講的是「Taiwan」而非家裡,我仔細思考過後還是覺得這並不影響我對這句話的感動之處。除了隱含了教練的沉穩之外,是不是也有一種「比賽就是比賽,和在家裡練習時一樣用力打就行!」這樣的感覺?(當然我覺得我腦補居多……)
教練,可以不要這麼催淚嗎……「孩子們,謝謝你們帶我到甲子園……謝謝你們。」一向維持嚴肅面容的教練,在孩子們都熟睡的深夜,誠摯地道出最簡單卻也最真實的感謝之意。而鏡頭特別給了還清醒著的吳,這是不是也呼應了吳不願意半途而廢,決心要投完一整場的決心呢?
而最終決戰到了關頭,吳的手已經撐不住,他每因為痛楚而顫抖一次我就也在電影院座位上跟著抖一次,那感覺真的太痛了!其實一刷的時候我有點不解,為什麼吳這麼堅持要投完,回家看了板友分享的心得、二刷之後,我知道他是很想把比賽打完的!再怎麼痛也要堅持下去,就剩最後一次機會了!而有人為劉抱不平,但在劇情安排下他當時並沒有出聲,我想這也代表他是願意讓吳投完的吧?
然後「投直球給他打、我們一定會守住的!」「歡迎光臨!」已經哭到連看螢幕都視線模糊了。
吳每投一球就發出使力跟疼痛的吼聲、每接一球大家就喊著「歡迎光臨!」就是在表達通通打來吧,我都會接住的!
最終戰真的太揪心了,完全表達了「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的心情。更別提「我們是來自臺灣的嘉農!」,除了想證明自己從何而來,透過廣播傳回正在關心著賽況的嘉義人民耳裡,是多麼的痛又心疼。農民請吳波去放鞭炮,這邊就是「即使輸了,也要好好地為他們歡呼」吧!
「你知道要怎麼種出又大又甜的木瓜嗎?」
其實這句我一刷的時候也笑了,應該說來得毫無預警。但我覺得並不會讓人出戲,因為吳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明顯啊!而第二次就很平靜的只是微笑,馬導說不懂大家笑的點,但我覺得大家的笑應該是覺得這句很可愛XD
拉回這句話的本意,吉田的不理解,吳狀似挑釁但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說吧?「沒有退路的木瓜樹,一定會長出肥美的果實。」帶著宛如全壘打般的氣勢走回本壘處準備打擊,最笨的是我以為嘉農會拿冠軍(正所謂歷史只知道一半的後果……),結果被接殺的那一刻超錯愕的,看著吳拼命地要跑回本壘踩壘一整個大爆淚,這部讓人哭沒完啊有沒有天理啊!(一刷的時候堪稱從頭哭到尾啊……一堆人問我開頭有什麼好哭的,明明就很感動啊可惡!)
還有:「你們,唱那首歌吧!」
看著球員又笑又哭的大聲唱起那首歌,對照起當初教練嚴厲的說「比賽中唱什麼歌」,應該是代表,球員們已經學會了認真面對比賽、面對野球,同時也是最後關鍵的一戰,可以唱了吧?──唱那首他們總是在輸球時唱了會快樂起來的歌。
「教練!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哭啊?」看到球員哭著問這句話,不禁跟著哭了但也笑了,而教練也泛著淚一如往常地說「不行!都不可以哭!」是要逼死誰!衛生紙都快用完啦!整隊、敬禮,為甲子園之行劃下不完美但燦爛的句點。
最後來到為大家詬病的船,動畫放後面提,我覺得在船上打棒球真的是太溫馨了,飛出去的棒球被說是臺灣也非常可愛,完全表現出了青少年們熱血的樣子。
而對著臺灣方向大喊:「臺灣的鄉親我們回來了!」是日籍球員我其實一刷沒注意到,是後來板上翻心得這次二刷才特別注意,這個安排真的讓人覺得,這部完全是在講「認同」。而這個認同,不是來自血緣。而是來自你生長、你生活、你所愛、你熟悉的人、事、地。
寡言的吳帶著有點膽怯、猶豫的口吻問教練:「回到臺灣之後,迎接我們的會是歡欣鼓舞、還是失望的鄉親呢?」
教練說:「金黃色的稻穗會迎接我們……」
很平靜、很溫柔的一句話,帶出了「嘉義農林」的「農」,同時有一種「豐收」的感覺,對比教練在決賽時講的那句話:「你們都已經得到了最珍貴的東西……」不就是收穫嗎?重點不是結果勝負,而是這一路走來的累積啊!
從一支一場球都沒贏過的球隊的甲子園亞軍,中間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磨練,培養起來的情感、流下的汗水、擁有的回憶都不是白費的。它很熱血,可是也很真實!
※我放不進前面心得裡但超級喜歡的片段
就是八田技師在車上經過田裡,風將八田技師的帽子吹起,而球員們笑著追逐帽子、在風中奔跑、穿越過稻田,在空中交錯跳躍奮力抓住帽子的畫面。配上這一段的配樂真的是沁人心脾(應該就是我底下那段提到的那一首。),真的太美好,有一種很溫柔、感覺微風跟草香都吹進電影院的感覺。
※配樂
我想給這部電影配樂一百分……。每次出現都恰到好處,不管是吳騎著腳踏車在鄉間載著阿姐仔、還是奮力練習或比賽時的磅礡、或一片和煦寧靜的稻田紛飛……或許也跟信義威秀大廳的音響很讚有關係,一刷的時候幾乎有好幾次都是在配樂的催化下揚起微笑、泛出眼淚。
我不知道是不是魏導監製的關係,配樂讓我覺得很有《海角七號》跟《賽德克‧巴萊》這兩部,很溫柔、讓人很平靜的感覺。尤其是配樂的第十一首〈美好年代〉,真的有史詩般的感覺……一聽,就覺得嘉南平原的風吹過了翠綠稻田、撫在臉上的感覺。感覺上好像形容得誇張了點,但我真的這麼覺得。一刷回來聽原聲帶就已經很有配樂聽到就有畫面跑出來的感覺,更別提二刷後的現在了!我要給配樂一百分!!!!!!
※動畫
大家都分析爛了我就大概提一下,一刷時其實就大概分得出來哪些是動畫,只有船真的比較誇張一點讓我出戲,但我很努力盯著人跟台詞所以還好;二刷前看了板上心得提到船移動時的「畫格數不足」的問題,今天一看,真的卡卡的耶囧。但總之DVD出了也一定還是會買,動畫糟歸糟,但我認為瑕不掩瑜。
※個人一點反思
這部片,最主要在講的,我真的覺得是「民族融合」。不同民族之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沒有種族歧視,沒有隔閡,甚至因此產生革命情感。
「漢人、原住民、日本人這樣的組合是求都求不來的!」,反思現今的臺灣,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而且隨著時空的變化,民族越來越多,文化也更加多元──這樣的組合,或許不是我們自己選的,但同時也是其他國家求都求不來的嗎?
我們或許不像某些國家一樣有很鮮明、特定的文化(也就是大家常常在思考的,究竟什麼能代表臺灣?人情味?夜市?一○一?),但我們是否能從關心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開始、不管祖先從哪來、不管是否為了生計而嫁到臺灣來,為了同一個目標(或許是讓臺灣更好,我知道很模糊,但這是一個期許。),而努力、而奮鬥。
跨越族群藩籬,融合並尊重彼此的多元文化,消弭仇恨與歧視,才是讓臺灣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方法……或許腦補多了點,但至少這是我所想的。
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國片的細膩、質感(說好不提動畫的,兄弟。)與層次真的會讓人想多花幾次票錢進電影院支持。一部一腳印,只要用心,臺灣絕對拍得出好電影,謝謝成就了KANO的所有工作人員,真的很深刻的、被感動的。也很謝謝馬導跟魏導還原了屬於這塊土地的,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