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之光》短暫但恢弘 劇透
一名亮麗的陌生女子向穿著保全制服的寇斯特走來,呆滯的寇斯特突然警醒,好似身體中的警鈴大響般,使寇斯特的藍色雙眼澄澈透人。陌生女子在寇斯特對面坐了下來,顯露她對寇斯特的好感,兩人開始交談,打算了解彼此,並相約明天去電影院。
看過電影的觀眾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請見上篇拙作──〈《薄暮之光》:阿基郭利斯馬基的主廚濃湯〉),這名陌生女子並非真心想要搭訕寇斯特,卻讓寇斯特落入希區考克《迷魂記》般的愛情故事。這個餐廳場面出現一句筆者相當喜歡的話:「那只是表象,我們也是人。」冷漠酷勁的寇斯特對這名陌生女子說。
寇斯特或者是阿基式的電影角色,不管男女老少,各個角色的塑造多是皮笑肉不笑,甚至是連笑都沒有。那是種百分之零點九低限度的笑,甚至不到平常人的冷笑或尖酸笑靨,那種笑容像是完全對世事無感的狀態,所以想見他的角色不會做出戲劇性的表演。
筆者重看這部片子時反倒想起小津安二郎電影裡的角色,優美的構圖,鏡頭、身體不動,角色的動作、表情極少。相對於小津的電影,阿基的電影更顯冷酷沉默,呈現出一張撲克臉動口說白的狀態,說不定抽菸跟喝酒的行為就算是動作戲了,當然,阿基的電影並非像小津的電影那般充滿規律與既定形式。
寇斯特是阿基式的典型角色,冷酷的型男,生著一副兇惡厭世貌,平時沉默寡言,三不五時抽菸,每天喝些小酒。寇斯特屬於社會的下層勞工,有住處,有臺車,衣食不虞,但也不會闊綽。以上這些特點是這類角色的表象,他們的內心世界才是令人玩味的部分。
寇斯特愛上那名陌生女子後,開始熱切打理自己的儀容、周遭,替汽車除塵,穿上西裝、梳油頭、擦皮鞋,上高級的館子請客,表現自己的一往情深、真摯熱血、誠懇切實。即使能力有限,不能給女人多好的享受,但總是貼心的準備。電影以冷色調塑造寇斯特的外貌,深色、藍色、黑色的外衣,面無表情的表現,可是桌上卻有一朵小紅花,開著紅色小車,外套下穿著紅色襯衫,表現著寇斯特內心的熱血與意志。
反過來看,這位陌生女子的外貌是偽飾的,金髮、濃妝、白嫩肌膚、好言好語,卻心懷不軌,即表現出這名陌生女子來意不正,並非真的愛上寇斯特。這種表象只反映她冷冰冰的處事待人,而她身旁的男子各個都是黑壓壓的惡人,可巧,這名女子被這群黑衣人對待的方式正是她對寇斯特所施加的無情。
男性角色的面目同樣可見冷漠、險惡、不善,但觀眾仍可區分寇斯特與其他男人的別異。老實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如何裝飾自己,或者他們的保護色就是老實自在的表現,要惡不是,耍狠不是,時常被當成壁花或濫好人。即便想奮力對抗惡犬,還是會被反咬好幾口;就算體弱神虛,明明鼻血都流出來了、腿骨都斷了,也要一身硬漢鞠躬盡瘁的樣子,所以才會讓人無話可說哭笑不得,要把他們趕盡除絕嗎?反而激起壞人的不忍之心。
即便一生浮浮沉沉的寇斯特沒財富、沒功績、沒家庭、沒朋友,但阿基選擇這種無名小卒作主角,其實讓小小的情、小小的愛、小小的紅花表現最大的價值。寇斯特的工作是保全,他白日補眠,黑夜活動,但阿基保留日暮的光影,並以之為題,稱「黃昏之光」,那成了日夜顛倒的生命光芒,它渺小又短暫,但總是恢弘、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