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還深》:任何不堪都是一種必要 劇透
「這個世界也需要無用的東西啊,要是什麼都有意義的話,不是叫人喘不過氣來嗎?」是枝裕和在他的隨筆《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悄悄的留下這句話。
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不難發現這般無用的人物,他們常常在平實的故事和風景中,有形或無形地出現,《我的意外爸爸》中看似強勢卻在家庭關係中手足無措的福山雅治;《海街日記》是化身為幽靈拋家棄子的爸爸;《比海還深》則是被困在夢想、沈溺於賭博的阿部寬,看著這些人物面對著生活的不堪,觀眾也彷彿直視自身內心最脆弱的一面。
《比海還深》中,良多是一名失志的作家、失職的父親,平日愛好賭博,前妻也在無法忍受下,帶著兒子一同離去,為維持生計的他,索性幹起私家偵探,生活便在一事無成、搖搖擺擺的日子中前進,而在颱風即將來襲的夜晚,他、前妻、兒子、母親一同被困在家中,過去的糾葛如鬼魅般圍繞,卻也化為青煙隨颱風離去。
關於那些逝去的夢想
中學生指著良多說:「我長大後絕不要成為你這樣的大人。」
良多只是輕謔地說著:「你以為成為理想中的大人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為什麼這個社會總喜歡強調光鮮亮麗的一面呢?出社會後,常常會想著:「如果早知道在現實之中,夢想不能當飯吃,又為何從小老師要叫我們懷抱夢想長大呢?」
社會的嚴峻和殘忍,並非是在你一踏入社會就對你開誠佈公,而是從不同角落慢慢將你啃食,那些大人的種種不堪,小時候的我們眼中所不能忍受的暴怒、疲乏、狡猾、放棄夢想,也僅僅是一種常態,直指著-我們都很脆弱。
你也可以選擇不要長大,那你就會成為良多,他是一個被夢想困住的人,他知道要為了生存而低頭,但他寧可去徵信社當偵探,幫外遇老婆抓姦,也不願意進行漫畫小說的改編,他對夢想有一份純淨的堅持,並遙記夢想曾帶給他的榮耀,卻忘了現實生活他一無所有。
無法揮去的家族遺傳
良多終究為了找錢,做了跟爸爸當年一樣的事,翻開最頂層的櫥櫃,伸進絲襪內撈阿撈,卻只找到姊姊留下的字條,上面寫著「敬謝不敏」。
良多一定也曾經和他的兒子般,不想成為如父親一般的大人,但被困在夢想中的他,卻承襲了父親賭博的惡習,他心中又何嘗希望自己如此呢?片中呈現了這種糾結的心理,當良多審視他與兒子的關係,同時也回溯自己與父親的拉扯,直到他走入當舖,當舖老闆告訴他,父親曾拿著小說,炫耀般地說:「這就放在這裡吧!這一定會增值的!」
他才和這樣的心理狀態和解,他告訴母親,說了:「爸爸一定也是有什麼想要完成的事情吧!」
我的媽媽是一個情緒用事、沒有耐心的人,常常會為了小事暴跳如雷,或是說出讓大家十分難堪的話語,小時候的我常常不想跟她出現在同個場合,若有,則會擔心接下來的飯局是否會進行得不太順利,也總是想著:「我絕對不要成為跟你一樣的人。」
但隨著年紀漸長,令人不知所措的是,我發現我跟我的媽媽是非常相像的,一樣沒有耐心、情緒用事,但對事物極具熱情、天真、富有想像力,當我凝視著自己的不堪,在試圖去包容的過程中,我也同時想起了我的媽媽,我是否也該去包容或理解她呢?
任何不堪的存在都是一種必要
片中印象深刻的是,當颱風帶來了傾盆大雨,良多、前妻、兒子一家三口,在公園的遊樂設施中,吃著零食,像是遠足般的觀看著外面的奇景,重複良多與其父親的往日習慣,這個習慣說來並沒有任何道理,但卻是一種無形的共通語言,勾起了世代之間的對話。
我們會很嚮往光鮮亮麗的生活,像是和樂的家庭、令人稱羨的成就,但長大後我才明白一件事情-這些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有光,陰影就在背後,任何事情不管進行的多順遂,其中必定有所不堪之處(有時,進行太順遂也是一種不堪),而我們所要做的,不是一直望向光明面,而是直視那些不堪,同理自身與他人的脆弱,因為任何不堪的存在都是一種必要。
片名叫做《比海還深》,未必單指鄧麗君的歌,對我而言,那指的是一種世代之間的羈絆,正如良多、良多的父親、良多的兒子,三人之間雖然不同,卻又如此是相似。
P.S 本篇一直聚焦於良多、良多的父親、良多的兒子,但我最喜歡的是由樹木希林所扮演的良多母親,她自然、生動的演出,呈現出看淡一切,卻對這世界卻始終真情流露的視點,對她而言,命運不是枷鎖,僅是「它便是如此發生了」。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刊登,作者:Lin Martine ,出處:作者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