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星入境》編劇談劇本和電影的主要差異 劇透
《異星入境》(Arrival)於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入圍了八個獎項,包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電影的劇情與結局也引起了影迷的廣泛討論。本片編劇艾瑞克海澤勒(Eric Heisserer)近日接受了媒體訪問,談到了劇本和電影的主要差異以及和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 (Denis Villeneuve)的合作情形,以下為編輯摘譯的內容。
問:我知道電影製作是個逐步推進演化的過程,我想知道最後的成品和你的劇本初稿有多接近,成品是否有作過什麼較大的變動?
答:我會說主要的差異在於七足外星人(heptapods)所賦予我們的能力,在早先的劇本中,七足外星人在星艦上留下了指引用的藍圖,就像是個承載各種意義線索的方舟。不過當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上映後,我們聚在一起笑說:「這樣看起來目前不太可行了。」所以轉而聚焦於我們(故事中)所獨有能呈現出來的部份,那就是外星語言的力量。
問:這聽起來很有趣,那在劇本初稿中,七足外星人來到地球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提供人類星際旅行的方式以便能協助它們嗎?
答:是的,設定上一直都是三千年後人類會在指定地協助七足外星人,而為了要讓這件事發生,就必須讓人類開始進行星際殖民,必須讓人類開始離開地球(前往目的地)。
問:哇這真是太有趣了!我也一直對導演及編劇之間的關係感到興趣,本片的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又是當世最令人期待的電影工作者之一,你最初和他討論的情形為何?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的劇本完成後,他才簽約成為本片導演?
答:是的,劇本在他簽約成為導演前幾年就已完成... 那時他剛拍完《私法爭鋒》(Prisoners)... 老實說和已簽約或對劇本有興趣的導演見面的感覺,很多次都像是雙方半夜在橋上交換人質的情節。當我出現後,導演會表現地像是在說:「這是個好孩子,我現在要把他帶走了,你將不會再看到他,或許之後電影首映時我會記得你的名字。」這就是我和導演之間的典型關係寫照。
一般我和導演見面討論約半小時後就會準備離開結帳,但那時我和丹尼斯坐下來邊喝咖啡邊討論了約一個半小時,談到了科學、哲學、政府、電影中的故事以及片中的女主角露易絲(Louise),最後他說:「很好,我們下週再來繼續討論吧。」我當時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因為得知丹尼斯是如何和編劇建立關係,對我來說是個(和導演合作)的全新經驗。
我們就這樣見面討論了約兩個月,然後我得知他終於正式簽約成為本片導演,他很快就打電話跟我說:「艾瑞克!現在我們已經結婚啦!」這多少可以讓你了解他是如何和編劇進行合作,大概是這樣的情形。
內容來源:Col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