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坦承現在拍片更在意取悅自己
蔡明亮年生於馬來西亞,高中畢業後到台灣求學,初期執導舞台劇及電視影集的蔡明亮在1992年推出首部電影長片《青少年哪吒》(Rebels of the Neon God)。蔡明亮執導的作品曾多次入圍國際三大影展及金馬獎,得獎作品包括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愛情萬歲》(Vive L'Amour)、獲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河流》(The River)及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的《郊遊》(Stray Dogs)等片。
作品多給人節奏緩慢印象的蔡明亮近日接受外媒訪問時坦承過去很在意觀眾能否理解自己的電影,但隨著年紀增長已變得較不在意觀眾,而更在意能否取悅自己。蔡明亮認為電影產業制約了電影工作者,讓電影工作者相信只能依循特定模式或敘事結構拍片,對想像力的發揮有所設限。常思考電影意義為何的蔡明亮表示電影的本質就是呈現影像,提及自己年幼時去戲院看電影的心情有如前往寺廟,現在的觀眾去戲院看電影則更像是去購物中心。
蔡明亮透露曾有不少人說過其作品(因難以生存)理應早消失在市場上,相對於許多電影工作者想方設法要和好萊塢或中國商業大片競爭戲院通路,蔡明亮近幾年往往讓其作品改為在博物館或藝廊放映。蔡明亮指出現在會觀賞其作品的亞洲觀眾多是二十歲上下的年輕族群,原因或是年輕一代每天瀏覽的資訊量相當龐大,而蔡明亮的電影可讓觀眾感到特殊,年輕一代對何謂電影的想法也較無包袱。
內容來源: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