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老鳥不死 劇透
《奏鳴曲》Sonatine 1993 / 導演: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翻了下自己的票根收藏本,上一次看本片已經是2016年8月的事;當時院線一起上映了由北野武執導的四部作品:《凶暴的男人》、《3-4X10月》、《奏鳴曲》及《花火》,筆者看完四部,最喜歡的一部是《3-4X10月》,另一部則是《奏鳴曲》,事實上,四部都留有相當的印象,而最想再進電影院看的是金獅獎作品《花火》,也可能是北野武導演最成熟、最精煉的作品。
如果看過《瘋狗綁票令》,會發現柯林法洛與山姆洛克威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居然是《凶暴的男人》,而在昆汀塔倫提諾的處女作《霸道橫行》中,最後一幕精彩的槍械對峙,來源可能是吳宇森的黑幫片,但也有可能來自《凶暴的男人》最後一場倉庫戲,我會比較喜歡寬敞、帶點距離的後者,而非狹窄、男性肉體交織的吳氏風格。
去年底,金馬影展將北野武的《極惡非道》三部曲一起神秘播映,可惜前兩集我早已在網路上找到並觀賞過,所以在電影院只多補了第三集,也是去年甫完成的作品,並在威尼斯影展特別放映。筆者帶著微薄的前兩集印象進入電影院,當天是最後一場放映,坐在新光影城2廳十一排十一號最中間的位置,觀賞後寫下一段文字:
《極道非道:最終章》
導演北野武說到做到
在前兩集大難不死
最後仍堅持忠義
令人佩服
只可惜本片對話深冗,甚至感到許多廢話
劇情鬆散,感到生疏的敘事
大體而言並不輸前兩集
此片莫名有著低氣壓籠罩電影院
令人窒息之感
這才讓我了解到北野武老鳥不死的驚人氣場
就如那怒火依舊炎炎燒著
這還是第一次感到想趕快離場
有件事沒說,通常在影展中看完電影,都會拍掌,尤其是人稱大師的導演,想當然耳,北野武的電影會被觀眾致上敬意,只是沒想到有人拍掌拍到底,即便只剩一人獨自大力拍手;心想,夜已深了,又在西門町,在下只好裝怯,趕快離場。
與其討論《極惡非道》的故事,還不如討論北野武本身的魅力,以及那種老派/死不休/堅韌的生命力,如今再度看完《奏鳴曲》,突然有個想法,他是那種在電影中一直將男主角壯烈賜死的導演,之後再重新塑造另外一位男主角,再度給予悲劇性的賜死。同理可證,以此類推,他一直在做同樣的事,這宛如電視諧星的表演段子重複利用,只是以不同外貌、地點或形式呈現在觀眾眼中。然而,北野武是導演、男主角(通常),也是編劇,更是一位諧星,或是筆鋒銳利的作家、詩人,本職是說相聲的(漫才),其實,我們沉浸在他的個人魅力中更勝沉浸在他的電影中,此外,他討厭模仿,對於抄襲的遜腳戲肯定是嗤之以鼻。
在下以閱覽的北野武十四部電影分享微見。北野武在書中(筆者記得是《全思考》)自認自己的電影是鬆散的,可以去頭去尾仍不失其故事性,不像黑澤明導演的精緻如畫,不可少任何一幀以影響故事,北野武的畫面是簡潔,甚至帶著三角幾何式的構圖,腳色的表情是冷的,就連笑也是冷的、苦的,動作是極簡的,有時看起來像發呆,但色彩倒是鮮明、突出的,藍天、藍海、白浪、暗紅血、花襯衫與洋裝,西裝顏色也頗亮麗;故事敘事是緩慢、沉重的,卻會透過生活風趣、反差萌提味,可能來自作為諧星的天分吧,但取悅他人的本身,主角又是悲傷、帶有自殺或毀滅傾向的;此外,他喜歡挑戰他人的價值觀,話中帶暗箭,犀利的很。
北野武自導自演男主角的電影,沒有以死亡作結的有《菊次郎的夏天》及《盲劍俠》,這兩部電影比較像是例外,前者是兒童電影,後者是富娛樂性的舞蹈兼動作片;後者,是種致敬,結合個人喜愛元素於一身的電影,武士、踢踏舞、日本傳統技藝;前者也是一種對「父親」腳色的致敬,卻由反諷的手法凸顯出近似於《巴黎,德州》的概念,替代「父親」的菊次郎如孩子,同真正的孩子一起成長,只是作法稍嫌幼稚或卡通化,這在《極道老男孩》更為過火,能夠形容可愛,但無法接受。
《奏鳴曲》中的村川某次討完賭場保護費後,萌生退隱之意,但因沖繩發生衝突,是固帶著子弟兵前往沖繩處理,不料這卻是高橋與老大搶油水的陰謀……《奏鳴曲》不同於其他黑幫電影的明爭暗鬥、火光四射、血氣方剛,本片很柔和,柔和到片中的黑道大哥小弟們如同退休生活般,正也符合主角村川(北野武飾演)的心意,江湖走久了,人也老,心也累,然而,這才是最危險的時刻。
俄羅斯輪盤遊戲透露了主角村川的心念,是否真能開槍自殺呢?重點在「死亡」這件事,而非開不開槍,他絕對敢開槍,只是對看破生死還是有段距離,而是「什麼」成了本片主角追尋的夢。他看過多少人死在手裡,開場不久便用吊車做掉不交保護費的小嘍囉,他們(黑社會)的冷面凸顯出「平常」,北野武只讓我們看見吊車紅色的鉤與綁著人的線繩,在海上平靜,也無掙扎,配上他們眾人的冷淡面容,實則恐怖,並非壓抑,而是無感。
這也反映北野武寫過小時候鄰居被槍射殺的景況,沒有奔放,沒有肆意,沒有縱身一倒,只是身體最後躺在地上成了死屍。片中,看似極度寫實化的表演形式或執導,其實也只是他的生活經歷反照。人死了,便死了,如何死的,就那樣倒下死的,絕不會在空中多轉一圈,所以《斷了氣》的片尾可能演錯了。突然想起安東尼奧尼導演的《春光乍現》中,攝影師看見倒臥在樹叢旁的屍體,他沒有太多反應,確認是死屍,只是走開,沒有跟人多作說明;黑澤明導演也在類自傳《蛤蟆的油》中描寫大地震過後死屍遍地的景象,倖存的他內心也是出乎意料的平靜。這也讓沒有太多見識的在下思考,見到一具屍體時,會是如何?如果是親人可能會是如何?但是,若是陌生人倒在路旁呢?
「真實的」故事是什麼?「面不改色的開槍」與「面不改色的露胸」,一讓人死亡,一讓人暢快,其實也只是兩面刃,到底哪個厲害?前者可能是因為恐懼而裝威,抑是淡然,後者真正為快樂、舒暢,兩個「面不改色」卻有如此差別的心理距離。
黑道被放逐,代表一種恥辱,所以必須隱身。今年甫逝世的演員大杉漣,在本片飾演片桐,是位冷面藏笑或藏怒者。安靜地打電話,打到一半突然動火氣怒斥;穿著花襯衫,被大哥說難看,而花襯衫不就反應片桐的內心嗎?因為大哥說難看,所以換了件低調的灰色襯衫,聽到小弟調侃為何不穿花襯衫,卻又動怒斥責,可見他多麼想穿花襯衫;再看一件事情,他人玩真人相撲時,片桐在一旁觀望,而到最後,只剩他一人在海灘時,自己卻彆扭地玩了起來,可想他隱藏自己內心多麼深。
作為老大哥的村川則是個童心未泯的傢伙,玩紙相撲、放煙火、釣魚、弄飛盤跟女性親熱,真的像大哥嗎?就如同玩俄羅斯輪盤時,他在想什麼?他會開槍或不開槍,槍膛中有無子彈,無人知悉,何時死亡?無人知悉;漁夫卻是黑道佯裝的,突然開的一槍,人就倒地死亡。
由他們看似悠閒的在度假勝地,實則是渡過最後的餘生,所以盡心享樂,觀眾根本也忘了他們是被追殺或殺人的黑道啊!或許是場夢吧!在村川的夢境中,是死亡,是自殺,其實照映著他所想要的結局,但現實(沖繩、海邊、娛樂)中卻是活著的(行屍走肉般),這也顯得現實的可悲可泣。壯烈死亡是固然的,如何壯烈法?也得照北野武的劇本走,先把眾多仇人作掉再說,所以北野武的個性沒變,在《極惡非道:最終章》的結尾,幾乎與《奏鳴曲》一樣,到了仇人的地盤大開殺戒,最後自殺,然而《奏鳴曲》是苦的自殺,《極惡非道:最終章》是笑著自殺。故老鳥還是不死,依舊頑強,只是話愈說愈多。
談談北野武早期與久石讓合作的配樂,久石讓與坂本龍一的音樂,筆者認為兩位大師單是輕柔的琴音便可以撼動人心。北野武在《奏鳴曲》與《花火》最高潮時將配樂以自斷的槍聲切斷,將情緒帶到另一層級,引起悵然若失之感,但筆者認為久石讓感情豐富的配樂實則將畫面敘事功能減弱,也就連帶將北野武個人的標誌與久石讓畫上加號或乘號,所以兩人後來沒有合作,對北野武是挑戰,也是種解放,然而,看電影還是以電影(moving pictures)為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