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放下執念找回愛過的痕跡 劇透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的執念無法放下?又有多少的苦楚無法說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因為多了貼心、變成隱瞞、導致誤會,而等到誤會解開的那天,我們是否能夠坦然接受?我想孤味這部電影讓我們思考更多這些關於人生的誤會,讓我們能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件,這是一個家庭、六個女人與一位男人的故事。
先說說對這部電影失望的地方吧!我想應該就是預告誤導了我產生錯誤的期待,哈哈哈哈哈哈(苦笑)!我看電影預告時就落淚了;聽徐若瑄唱的片尾曲〈別人的〉更是哭到一個無法自拔.......。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講的是四個(應該說是三個)女兒對父親的思念與回憶,因為預告太多畫面都帶到「女兒對父親回憶的片段」,於是我竟然忽略了女主角林秀英(媽媽)對於丈夫這麼多年來的心路歷程才是劇情的主要架構,導致抱著要大哭特哭的心情進戲院,最後因為沒哭得痛快而小小失落,但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唯一的失望,很個人因素,可以完全忽略這點(糗)。
我最敬佩的應該是這部電影的選角,個人認為這真的是少數選角選得貼切的一部電影,完全可以因為這部電影的選角進而對每個角色更能夠投入情感,彷彿他們真的就是那個人,觀影的兩個小時完全沒有出戲的時刻,讓觀眾更能投入劇情裡也是一部好電影值得稱讚的地方!說到選角,私心想要就個人感受說說每個角色的個性與價值觀(上一次在影評中一一剖析每個角色已經不知道幾年前了.....)。
以下角色介紹(純屬個人觀感參考)
媽媽林秀英(陳淑芳飾)
在電影開頭漁市市場清晨的戲裡,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媽媽秀英是個細心、注重細節且善於精打細算的女人,從挑菜親自去選、把蝦仁改成蝦子,再到聽到價錢時內心驚了一下,老闆說出是熟客送個東西時毫不猶豫地拿起了龍蝦來,整個廳院的觀眾都跟著會心一笑。一大早就煮了龍蝦粥給最疼愛的小女兒當早餐,一個當媽媽對女兒的愛從一幕戲就可以看出,她就是想給女兒最好的。
整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秀英對丈夫的諸多不滿與長年怨恨,她把自己武裝的有如鋼鐵一般,聽到丈夫的死訊到籌辦後事的過程中,不曾見到她掉過一滴淚,總是板著一張臉,嘴上埋怨與不滿卻又總是默默地用行動去付出:還是幫死去的先生辦了後事(看靈堂裝潢就知道辦的真的體面)、先生40年前寫的情書小心翼翼地收藏在鐵盒裡、儘管心裡怕受傷還是想看那傳說多年的小三蔡小姐一面,甚至為此追到台北去、回家拿先生的西裝整理東西。她對先生的愛一直都未曾消逝過,只是被自己藏在一個很深的鐵盒裡不讓任何人知道,彷彿這是個弱點深怕被人發現,在女兒們前絕口不提,只有在較無關緊要又單純的孫女面前才拿出小鐵盒,慢慢吐露自己的小秘密。
媽媽的「刀子口豆腐心」不只對先生,也對女兒,在她對大女兒表達不滿一陣責備後卻得知阿真癌症復發時,立刻表態要大女兒搬回家住讓媽媽來照顧.......,看到這邊其實一陣鼻酸,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平常念歸念,抱怨歸抱怨,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當孩子真的生病受傷或受委屈時,做父母的總是立刻拿著盾牌擋在前面,只想好好保護與照顧自己的孩子。而要一人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從擺路邊攤到創辦餐廳,這一路走來若不是「秤斤秤兩」的計較又怎能一手拉拔孩子們長大?從清晨的漁市戲就可以看出這個媽媽是很會「斤斤計較」的女性。
大姊阿青 (謝盈萱飾)
個人實在太愛太愛謝盈萱了,這部電影也有三分之一的因素是衝著她去看的!事實證明她再次沒讓人失望。有別於以往在《花甲》演出檳榔西施、在《誰先愛上他》演出中年大媽,謝盈萱這次很自然地詮釋出一個學藝術出身、自由自在不愛被拘束綑綁的新時代女性,她的輕盈、瀟灑、幽默、不羈、隨性、不正經總為這部電影增添了許多笑點,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阿青的個性其實是細膩的,能在婚前就知道自己的個性而先提醒追求者可能的後果、又在姊妹談心時淡淡說出一句:「媽媽是愛你們所以沒跟你們講那麼多」、又或是因為怕媽媽擔心不斷暗示阿瑜不要說出自己癌症復發的事情。很多短暫時刻一句簡單的話讓我們明白其實道理阿青都懂,只是身為大姊的她或許是從小看過爸爸最多不堪的一面,所以選擇了用漂泊隨性的外在偽裝自己,但其實她內心也會害怕、也會擔憂,只是習慣藏著不說。謝盈萱很多訪談影片中可以看到她非常幽默與自娛娛人的一面,由她來呈現阿青愛說瘋話的樣子特別有說服力。
二姊阿瑜(徐若瑄飾)
徐若瑄給台灣歌迷或影迷的形象就是很拚、不服輸、很努力,所以由她來詮釋心思細膩、讀書強、容易操心、控制慾強的阿瑜也好適合,在台灣社會的既定刻板印象中,阿瑜應該是三位女兒裡人生最圓滿的人生勝利組了,當醫生、收入好、丈夫體貼、女兒漂亮又懂事,應該沒什麼好煩惱的?但當阿瑜緩緩說出那句:「小時候,只要得獎,阿爸就會回來,阿母心情也會比較好......所以我就想只要我一直得獎,阿爸就會一直回來......」時,真的會打從心底心疼她,心疼她在年紀還那麼小就明白了要靠自己努力念書上台領獎,才能換得一家團圓的時刻,家庭的破碎成就了她的早熟,聽到那句話時,眼眶是泛淚的。
小妹佳佳(孫可芳飾)
乍看是三妹,到電影中間才明白是四妹,電影一開始就表明媽媽把畢生心血(餐廳)交給她打理,也是唯一跟媽媽同住的女兒,或許因為年紀差距大的關係,讓媽媽特別疼愛這位么女,一大早就煮龍蝦粥給女兒吃,但這位媽媽最疼愛的么女卻是姊妹裡唯一偷偷跟爸爸的小三蔡阿姨有聯絡的人......。或許有人覺得佳佳怎麼可以毫無疙瘩地跟搶走自己爸爸的女人聯繫?還口口聲聲蔡阿姨蔡阿姨的叫好像有點「背骨」?但在我的理解裡,佳佳從小就沒有父親的陪伴,從大姊阿青的口述可以得知爸爸最後一次回來找媽媽培養感情時讓媽媽懷了佳佳,之後爸爸就遠走他鄉,佳佳從小就渴望父親的陪伴與疼愛卻得不到,只能偶爾在爸爸回來找媽媽要錢或談判離婚時短暫看到爸爸,佳佳並不明白之前爸爸對媽媽做了哪些事,自然也就不能明白為何媽媽一直怨懟爸爸?反而更能夠出於想關心爸爸知道爸爸近況的心情進而感謝蔡阿姨對爸爸的不離不棄。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就不難理解為何佳佳能這麼密切又沒有芥蒂地跟蔡阿姨保持聯繫,因為對佳佳而言,爸爸並不是一個壞人。
三姊阿眉(張鈞甯飾)
沒有太多戲分,只出現回來奔喪一幕,沒有太多台詞,但那場戲,張鈞甯的情緒完全到位,有點生分地叫著親生媽媽「阿姨」,看到媽媽知道她懷孕而親手幫她繫上紅線時,兩個人的情緒很難形容,媽媽既捨不得女兒又同時祝福女兒,阿眉感受到已有點生疏的阿姨的關心與祝福也紅了眼眶,短短一幕,已讓人印象深刻。
年少爸爸陳伯昌(楊一展飾)
年少爸爸在回憶中出現的片段不算多,但可以看到他總是光鮮體面、穿西裝、梳西裝頭、打扮帥氣又高大,可以感受到他喜歡體面、喜歡臭屁、愛面子的那一面,我特別喜歡那場中秋在月光下的戲,可以看得出來其實陳伯昌還是愛妻子、愛小孩的,只是可能他說出來的話都是花言巧語,卻把心底的事情藏起來,直到多年後才跟陪伴自己的情人透露,也因為蔡美林親口對著林秀英說出那些陳伯昌沒說出口的話,才讓秀英勇敢做出最後的決定。
蔡美林(丁寧飾)
丁寧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差異性很大的演員,跟謝盈萱有著類似的特質,可以精準地演繹出完全不同個性的角色。在這部片中,丁寧的情緒不斷地收,用很內斂的方式去呈現,這點讓我非常佩服。既把蔡美林對陳伯昌無盡無私的愛透過肢體與眼神詮釋出來,又把自己對於林秀英的愧疚與掙扎也真實地表現出來,不得不大讚丁寧在這齣戲的表演,最後一幕戲我真的掉下眼淚........太心疼與感動了。
年輕時的秀英(于子育飾)
這些年可以在越來越多的戲劇作品中看到于子育的演出,這齣戲雖然戲分不多,她卻演活了那種「又愛又恨又捨不得」的掙扎與台灣傳統女性的壓抑與堅毅,我特別喜歡這部片裡她跟楊一展的對戲,你能從眼神中看出她真的深愛眼前這個男人,卻又真的深深怨懟這個男人,一些心軟的眼神也都能感受的到。
說完角色介紹,接著講講劇情吧!關於以前發生過的事,其實電影中的片段都很短,甚至有些都是從阿青和阿瑜的口中快速簡短帶過而已,為什麼陳伯昌(爸爸)會這麼渣?我有些猜測,但純屬個人臆測,僅供參考。
關於陳伯昌和林秀英
從一開始爸爸過世要辦後事,一家人在討論要不要取消壽宴時阿瑜說了句:「壽宴取消全台南的人都知道我們林家出事了」可知林家或是秀英後來開設成功的這家餐廳在台南是大街小巷的有名氣,代表秀英的娘家在地方上應頗具盛名,再透過三舅和阿瑜後來爭執的內容可知林家當年應該是醫生世家且在台南有開診所,在4、50年前的台南小鎮若是醫生世家又開診所(或後來的地方醫院),這個家族的勢力與財富是可想而知的。
而從蔡美林跟佳佳的對談中可知陳伯昌起初是當警察的,我的猜想是陳伯昌一開始應該不是真的渣或壞,他會去考警察至少代表某種程度上是個腳踏實地有正義感和負責任的人,但當一個窮警察愛上富家千金,岳父的壓力及妻子娘家整個家族的勢力就排山倒海而來,讓他面對妻子已無法回到原初的單純愛戀,更多的是讓他喘不過氣的壓力與期待,或許是這樣的壓力讓他開始想要翻身,想要以小博大以獲得妻子或岳父甚至整個台南鄉親的肯定。這個「肯定」可能只是他加諸給自己的,秀英或許從來沒有這樣要求過,秀英要的很簡單:腳踏實地的過日子、相知相惜相守一輩子。然而伯昌領會不到妻子的期待,在外頭尋找刺激(女人)來獲得成就感、各種做生意的念頭導致自己負債累累,變得再也回不去。以秀英的角度來看,陳伯昌就是一個負心漢,每次回家只會要錢,在外風流有相伴十多年的小三,最後甚至丟下離婚協議書就拋下自己和小孩。
而蔡美林跟秀英在寺廟的對話讓秀英終於得知為什麼丈夫會在當時拋下整個家庭遠走他鄉?是丈夫一直以來承受的壓力與責任,不想牽連妻女更不想妻子夾在自己與娘家中為難所以選擇退出,這些陳伯昌沒親口說出的話卻在30年後從他晚年最親密的愛人口中得知,這種震撼與心痛是多麼大........也因為這樣的心痛讓她從一面倒地怨懟丈夫,到後來鼓起勇氣跟女兒們說出當年真相,其實就是想求個不虧欠了。曾經丈夫虧欠她,所以儘管知道傳聞並非事實,秀英也就靜靜的,但知道丈夫當年的想法後,秀英也覺得應該還他個公道,至少讓他在女兒們心中是個好一點的爸爸。電影最後我們看到了秀英對於伯昌的放手與接納,我非常喜歡導演用了兩場戲來分別代表秀英「放下」了對自己丈夫的執念,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也看到秀英心中還是「接納」與愛著丈夫的,所以有了計程車上的那場戲。
很多時候,人懸了一輩子的執念、痛苦了一輩子的情感與對象,在放手那刻,才真正能重新擁抱彼此,找回當初愛過的痕跡。
關於三姊妹
從童年回憶片段可以看出大姊與二姊跟佳佳的年齡有段差距,童年回憶中老大老二感覺都已經是高年級了,媽媽才剛生佳佳,也比較可以說明為什麼電影中孫可芳與徐若瑄和謝盈萱的年紀有段差距,一開始可能還會困惑孫可芳到底是女兒還是孫女?直到孫女陳妍霏的出現才能肯定佳佳是女兒。三個人在各自的領域奮鬥,各有專精,阿青教舞蹈、阿瑜是整形外科醫師、佳佳打理家裡餐廳,因為父親的葬禮而讓三人又聚在一起。很喜歡三個人互相談心、鬥嘴的畫面,這就是真實的親情與姊妹的表現啊!互相鬥嘴卻又互相關心,大姊跟佳佳躺在床上討論哪個是自己兒時作品的戲也讓人會心一笑感到心暖。三個女兒是完全不同的三種個性,家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同樣的父母、不同的出生順序與遭逢的境遇竟孕育出完全不同個性的三個孩子。
關於孫女陳妍霏
電影一開頭可能會因為電話誤以為小澄是個愛玩耍的叛逆少女,但隨著劇情進展會發現小澄是個很貼心的孩子,會陪伴阿嬤、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媽媽知道,小澄同時也是這部片裡穿針引線的角色,因為她最單純無害,所以我們才能藉由林秀英跟孫女談心說祕密時知道以往的故事。看到陳妍霏心情是很開心的!因為上一部電影正是看了她主演的《無聲》,看完心情無比沉重,但她在這部片裡完全是另一個陽光活潑又古靈精怪的小女孩!
更多的劇情,就留給大家進戲院去看與感受吧!畢竟100個人看到與得到的也許是100種不同的版本。講結語前還是要抱怨一下劇組真的有點壞心,這部電影不會給你太多哭出來或醞釀情緒的時間,往往一句台詞一個眼神讓你已經有點想哭、眼眶在醞釀淚水時,笑點就來了,讓你哭笑不得........。編劇你就不能讓我好好哭一下嗎?觀影時能感受到影廳內的笑聲似乎大過啜泣聲,但散場時每個人都很安靜,彷彿還在消化剛剛感受到的人生。
這部電影講的也許是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也或許是六個女人的成長與生命、又或者是時代背景下男性受到輿論壓力而逃避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六個女人如何堅毅地走過生命缺口與面對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每個人怎麼去看待、面對、拿起、放下,我想從電影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一部分的自己,去好好愛護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