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有了野心失了初心 劇透
坦白來說,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我看完整部電影的想法。如果滿分是100分,它若是一部獨立電影,我會給到80分,但身為屍速列車的續集,我只能給到59分,對,不及格。深深地被屍速列車第一集吸引,對於它的好評我都寫在了〈屍速列車-那首沒唱完的歌〉影評裡,對於盼了整整四年的續集,自然抱有極大的希望與滿心的期待,但當我走出戲院,我甚至惆悵著我到底看了什麼?甚至想著:這根本就不是續集啊!當然,前面已提到若這是部獨立電影,我會給到80分,先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優點。
【電影節奏快速、特效華麗】
以一部兩小時的喪屍片來說,也許是因為續集的關係,電影前面很快地用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交代完畢,整部電影節奏快速明確、特效有很多時候的確達到了好萊塢等級的動作大片效果,讓人看得很過癮,不管是賽車場面、撞飛喪屍畫面或換檔甩尾都能滿足一般大眾進電影院看「爽片」的娛樂度,這點的確辛苦了幕後製作團隊與特效組,值得肯定。
【小創意大發揮】
在電影裡,可以找的到突如其來的笑果,例如:年幼的妹妹熟練冷靜地操作玩具車閃亮亮出場跟一群追著玩具車的喪屍形成強烈的對比,還有那個電子花車帶離喪屍注意力的突兀,都讓人覺得荒唐卻又忍不住笑出來,也許喪屍的行為在我們看起來好笑,但那也就是他們致命的缺點,當然,也是存活下來的人們找到的重要生存法則。
【夜景戲光影的運用與創作】
這部電影強調喪屍的弱點是光線和聲音,到了夜晚幾乎失明或處於待機狀態,但遇到光線和聲音就會啟動。整部戲大部分場景都是夜戲,夜戲難拍,拍得好是佳作,拍不好讓人整場看不清到底發生什麼事,很多鬼片及恐怖片就敗在暗到觀眾根本來不及反應到底發生什麼事然後嚇點就出現,但這部電影很有創意地運用了「閃光彈」、「信號彈」、「大型探照燈」、「車子大燈」及各式玩具車裝飾的螢光燈具來讓畫面更為壯闊或唯美,尤其是後面主角群與631部隊的人飆車競速互相追逐時那個大型探照燈的出現,不得不說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為明亮和有意境,這也是劇組值得肯定的地方。
我想以上幾點應該能滿足只想進電影院看爽片的半數觀眾了,所以我給到80分,但為什麼身為續作,我卻給不及格的59分呢?原因是我覺得《屍速列車》之所以票房口碑亮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每個角色(不論戲分多少、主角、配角、路人)都有一定的用心著墨,它將太多的「人性」擺到電影裡面,讓你可以跟著電影中的人物角色產生同理感受,很多人看完電影或許叫不出裡面配角的名字,但肯定說得出「老奶奶姊妹」、「棒球隊員小情侶」、「自私中年大叔」、「護妻暖男」等,對每個角色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當他們遭逢命運的無奈與犧牲時,你會因為感動或不捨而跟著心痛掉下眼淚。這是我覺得《屍速列車》第一集做得非常成功的地方,是這些情感的堆疊,再加上車廂封閉式環境造成人的心理壓迫感,還有猝不及防的大批喪屍(中段車站的大批軍人喪屍),都讓人在整部電影裡面跟著緊張、害怕、驚嚇和一顆心跟著懸在主角群裡,你會被電影的角色情緒牽動時,那這部電影就成功了!
然而很可惜的是《屍速列車:感染半島》為了更壯闊的大型場面與特效,捨棄了第一集最吸引人的優勢,忘了初心,只把野心放在更大、更廣、更壯闊(?)的世界觀,卻忽略了被第一集深深吸引的死忠粉絲們最在意的情感。我甚至覺得續集裡面的情感很多時候不但無法感同身受,還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電影前面用了極短的篇章交代了男主角的背景,在觀眾都還來不及認識他的狀況下就必須面對他經歷極大的痛苦與悲傷,這一幕我反而很冷靜,甚至有點尷尬,嗯,主角演的很入戲和賣力,但觀眾卻還在狀況外;再來到了香港看到男主角與姊夫的互動更是讓我滿臉黑人問號,感覺上他們並沒有特別親近,但男主角卻為了姊夫選擇了接受原本被自己一口拒絕的任務(雖然有些影評寫他是為了錢和地位,但我更偏向他是為了想保護姊夫而去的),甚至為了救姊夫而涉險進到捉迷藏遊戲的大本營,但前面卻完全沒有任何與姊夫之間情誼鋪陳的畫面,這讓人很難接受這樣不理智的抉擇,感覺就是為了劇情而冒險,不是因為情感。
因為對於主角群的情感鋪陳都不夠深刻,所以最後面媽媽與孩子必須分離的片段,雖然看的出來小演員的演技都在線上,但就是讓觀眾有種:「嗯,我在看戲」的感覺,很難被牽動甚至是說服,當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觀眾跟角色培養感情,那當角色出事時,觀眾就很容易置身事外冷靜看待,甚至無所謂不在乎,這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非常可惜和失望的地方。
這些都是《屍速列車:感染半島》與第一集差異非常大的地方,甚至是活屍出現時的場景都讓我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一集活屍要出現時,我內心的OS是:「喔喔喔喔喔!出現了!X!怎麼那麼多啊?!快逃啊」(嚇死狀態),第二集活屍要出現時,我內心的OS是:「喔,要出來了喔,喔,出來了」(冷靜狀態),彷彿一切都不關我的事。對於一個不太看恐怖片易受驚嚇的觀眾如我都可以很冷靜地看完這部片,整部電影只有一個片段被嚇到,是在剛回到半島時的一個場景,也是後來關鍵時刻主角開槍的地方,這邊就不爆雷了。
當然,我想這部電影導演還是有想傳達的一些理念在,只是就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了,例如:
#有家人在的地方,儘管是地獄般的環境,都沒那麼糟糕
#當活下去已經成為首要條件,人心會變得多恐怖和失去理智和人性,都是值得深思的(631部隊)
#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決定,不努力過,怎麼知道結果?
#永遠不要小看人類的求生意志,就像那位當初手無寸鐵的媽媽,為了自己的孩子與生存,四年間可以訓練到戰鬥力爆表。
最後,我想吐槽一下兩個點:
一、雖然整部電影都在賽車,但動畫的特效感太重,我自己的感覺是好像在看別人打實況賽車遊戲的感覺一樣,沒我的事我也不太在乎,一樣是賽車競速緊張的劇情,但《玩命關頭》系列的特效團隊就真的能讓人有身歷其境的刺激感。
二、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姊妹倆,為何姊姊可以在關鍵時刻用流利的英文跟救援軍人對談?她英文去哪學的?!
以上兩個點都讓我大大出戲,很難得的在看電影時還當起偵探來......。綜合以上心得,我想如果你只是因為疫情關係悶太久,太久沒看到動作特效大片,那可以進戲院過過癮!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屍速列車》的愛好者,那你恐怕會對四年的等待很失望。題外話,不知道是不是明星臉的關係,我整部電影都一直有種看到陳曉東在演喪屍片的感覺(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