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阿郎》你的樣子不曾忘記 劇透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不管幾年之後,你聽到主題曲,還是會不由自主掉下眼淚?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就算長大之後,你都還深深記得電影的最後一幕感到心酸?
有沒有一部電影,是讓30年前幾乎每個台灣家庭裡都有的紅色小跑車倒帶機不斷運作的一捲錄影帶?
在我心中一直深深無法忘記的就是這部電影:《又見阿郎》(後譯名《阿郎的故事》)。這部小時候每次看完都吵著要將錄影帶再放進當年那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的紅色小跑車倒帶機裡,聽著錄影帶捲動的聲音,就迫不及待再拿出來看一次的電影。
小時候的我什麼都不懂,但每次看到電影最後我都哭了,那時候的傷心似乎只是因為不希望心中的好人(阿郎)死掉,小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希望壞人死掉好人活著,這單純的想法在那時看到電影的最後總是難過地哭了出來......這股哀傷的情緒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年紀增長而淡化,相反的,每當我聽到羅大佑的〈你的樣子〉,我的眼眶又忍不住泛淚,從國小一直到高中都是,《又見阿郎》並不只是陪伴了我童年回憶的電影,它的主題曲更是與電影合而為一,讓人一聽就又掉進那個哀傷的情緒裡。
長大後我沒有機會(那時候沒有Youtube也沒有Netflix)再看一遍,隨著家裡紅色小跑車的退休,這部電影雖然深深烙印在心中卻無緣再續一面,一直到後來在Netflix上看到,我猶豫了很久,想看是因為想再次重溫小時候的感動,不敢看則是因為怕自己再度哭傷了心,但最終還是把它點開來看,在我心中,它絕對是經典電影中的前三名。
故事內容相信很多6、7年級生都不陌生,愛好賽車的阿郎因為不珍惜而失去了深愛的女人波波,出獄後找到兒子取名波仔,父子相依為命,直到再次遇到波波出現,兩人的互動慢慢激盪了往日的舊情,阿郎也為了兒子和心愛的女人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再次回到熱愛的賽車場上為愛拚搏。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成為經典?我想是因為真實的場景、真誠親切的互動、為愛改頭換面的決心、還有那一路深深緊扣著電影核心精神的「家人的愛」,讓這部電影成為許多人心中難忘的經典。
【真實的場景】
在現在飆車電影滿街跑的情況下,為了讓觀眾有更大的感官刺激、更壯闊的電影畫面,動畫的濫用與出現的頻率已經高到不可思議!有些電影好一些,動畫做的逼真,讓人不會有出戲感(《玩命關頭5》之前的系列作);有些電影的動畫技術可能還沒那麼純熟,就讓人有無止盡的傻眼和出戲感,完全不能感受到賽車競技的緊張感和刺激(《屍速列車:感染半島》)。而在30年前那個時代,動畫技術並未成熟,片中的賽車都是真槍實彈的來,當然有些人會用替身(為了保護明星安危須派專業車手協助可以理解),但那些賽車場上的競技全都是真的!你會跟著緊張、焦慮、興奮、開心、擔憂,尤其當裡面的賽車手又是你已經入戲跟著角色感情走的人,這樣真實場面碰撞出來的火花才會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真誠親切的互動】
記得小時候看這部電影,一開始好討厭阿郎(周潤發飾),以小孩子單純的角度來看:這個爸爸每天好吃懶做、愛抽菸、愛賭博、生氣時打兒子、太太要生產時又不陪著,真的是討厭的大人!好討厭!雖然長大後再看依舊無法認同他的行為,卻少了極端批評的厭惡感,更看到他內心也很焦慮、脆弱又不擅表達的一面。再看到阿郎與波仔的互動就像兩個大男孩一樣調皮,整天玩在一起,說說垃圾話,尤其是飾演波仔的小演員,他生動的表演讓人眼睛一亮,超討人喜歡的古靈精怪小皮蛋!
波波(張艾嘉飾)從一開始見面的彆扭,到和波仔相處時想極力討好他的生澀,再到後面時不顧一切地去看阿郎比賽跟波仔一起賣力在場邊開心加油,你能真的感受到為什麼當初波波會願意拋開一切跟阿郎在一起,因為跟阿郎在一起時,波波的靈魂才獲得了解放和自由,不被道德束縛綑綁,是打從內心的快樂!而飾演阿龍的吳孟達更是在整部電影裡畫龍點睛,有他在的地方有歡笑也有正能量,是他一路陪著阿郎經歷生命中的高低起伏,他的開朗與正向,是父子倆最好的夥伴!
【為愛改頭換面的決心】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看到阿郎的第一眼時就嫌棄說:頭髮好醜喔(笑)!當他決定重返賽車場剪掉頭髮,哇!整個人帥度提升了至少十倍!或許是為了呈現角色的頹廢感,一頭蓬鬆的長亂髮讓人看了心情好阿雜,剪掉頭髮後的阿郎也代表剪掉了過去要重新出發,儘管只有短短幾個畫面和不久的時間,你能感受到他的蛻變,然後真心希望浪子回頭帶來之後的幸福。
【家人的愛】
小時候哭,只是不希望好人死掉;長大再哭,是因為明白了失去家人的痛。
「他明明就要改過自新了,為什麼老天不給他機會?」
「他怎麼那麼傻,跌倒了就算了,先顧好自己安全,為什麼還要勉強自己起來繼續賽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顧好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最愛的爸爸、曾經的愛人,在自己眼前被火吞噬.....那有多痛.....」
太多太多心裡的OS,全都圍繞在三個字:「捨不得」。因為你前面跟這些角色共同經歷了他們的人生故事,你看著他們打打鬧鬧,從很好到要翻臉再到和好,你跟著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難過、一起開心,卻也要跟著一起眼見災難悲劇的發生.......那種痛,是為了角色而痛的,是發自真心的遺憾和憤怒,是悲傷也是難過。你不禁想問為什麼不能有一個歡樂的結局呢?
年輕時也許會安慰自己:「哎呀!那就是電影嘛!為了戲劇張力、為了票房、為了觀眾同理,所以灑狗血啊!一定得做這種悲劇性結尾。」但經歷一些世事後,你會發現現實中的人生往往比電影更悲傷、更轉折、更戲劇化,但這就是人生,而感到不禁惋惜。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為何你情願讓風塵刻劃你的樣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經擁有你的名字我的聲音.....
不~變的你 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 聰明的孩子 提著心愛的燈籠
瀟~灑的你 將心事化盡塵緣中 孤獨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