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你看不到我拍給你看
已記不清看過幾遍《一一》了,只記得初次觀賞,是楊德昌離世前後,三小時片長,拼湊著兩次看完。電影結束,像聽完一場交響樂,也彷彿走完一趟人生。幾年前,等不到電影在台灣上映,索性上網買了Criterion Collection發行的藍光DVD,重看了好幾次,像看舊情人的臉書,每次溫習總會發現不同的東西。如同楊...
已記不清看過幾遍《一一》了,只記得初次觀賞,是楊德昌離世前後,三小時片長,拼湊著兩次看完。電影結束,像聽完一場交響樂,也彷彿走完一趟人生。幾年前,等不到電影在台灣上映,索性上網買了Criterion Collection發行的藍光DVD,重看了好幾次,像看舊情人的臉書,每次溫習總會發現不同的東西。如同楊...
剛看完洪常秀的《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內心宛如電影結尾那片冬日海灘,潮水無盡起落,如情海般,恆常又難測,獨留從海風中醒來的金珉禧,踏過無人沙灘,背影逐漸遠去。耳邊響起的,除了海潮聲,還有從一而終貫穿電影的配樂:舒伯特C大調五重奏的第二樂章慢板,黑幕浮現,腦中一片空白,從來不算洪常秀影迷的我,也不小心被打動...
《海上焰火》( Fire at Sea)不是一部容易看的紀錄電影:難民題材、無旁白、無訪談、節奏緩慢、敘事平淡,需要觀眾用心感受影像,與其互動。一旦能沈浸其中,獨特的影像魅力,像長詩,在那些苦難與日常的留白處,渲染感知,久久不散。電影記錄了義大利的蘭佩杜薩島(Lampedusa),幾近平行世界的兩種生命...
該怎麼說起這部電影呢?有人說看完會想起王家衛的電影,導演Barry Jenkins說三段式結構是參考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看完電影,令人有種複雜的心情。身為王家衛的忠實影迷,很難不在《Moonlight》觀影過程,被眾多鏡頭提醒,「王家衛在這裡,也在那裏..」,於是我想先跳脫美學風格、鏡頭語言,從導演...
之於熱愛獨立電影的人,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像是一道無法忽略的光,疏離、迷幻、詩意。蓬鬆的白髮與酷酷的表情,他看上去更像是龐克搖滾樂手,而不是導演,他的電影,像他的人,冷靜中蘊含深意,與世無爭,自成一格。賈木許的作品總帶著「酷」味:頹廢青年、搖滾樂、面無表情、無所事事。但新作《派特森》裡...
如果有一路追隨Ken Loach作品脈絡的影迷會發現,這位英國電影界的良心,始終如一,無論是講述愛爾蘭獨立戰爭、英格蘭勞工階級的社福問題,或蘇格蘭更生青年的迷茫,Ken Loach都立場鮮明但姿態謙卑的,與他電影中的那些小人物站在一起,形式單純,直指問題核心,更不忘幽默以對。《我是布萊克》承襲著Ken ...
今年金馬影展看了不少好電影,最打動我的,卻是部非常「小」的片子(連英文片名都有個small):黃惠偵導演的紀錄電影《日常對話Small Talk》!這部在金馬世界首映之後,近兩週都高踞觀眾票選榜首,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都屈居下風,就知道這部片子的厲害。所謂的厲害,是超越技術手法之上,回到電影本質,也...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這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過真正看過的人應該不多,尤其是4小時的完整版本。這部楊德昌的電影,依據民國50年左右,轟動社會的新聞事件改編,電影中保留的真實情節不多,倒是自成一格發展為獨立故事,也成為時代背景的縮影。在中影旁的真善美戲院觀賞了修復版,就坐前看到座椅上的中影logo,...
在《巴黎德州》1984年上映,並奪得當年坎城金棕櫚大獎的32年後,我首次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多虧數位修復,讓後進影迷如我,得以重溫這部公路電影經典。大螢幕上的《巴黎德州》,與學生時代在電腦螢幕上將就看的,像是不同電影,淡忘的細節歷久彌新,從前覺得煩悶的緩慢節奏,如今恰如其分的迷人優雅,讓人沈浸在文溫德...
沒想到,距離《情書》上映20週年後,我才完整看過這部電影,還是在大螢幕上。即使我不是岩井俊二的影迷,也不曾著迷純愛電影,觀影後卻不自覺深深感嘆。那種感覺就好比,家裡書櫃上擺了本名著,始終未讀,某天心血來潮翻閱,一口氣讀完,久久無法自拔。20年來,《情書》的影迷橫跨世代,太多人看《情書》、寫《情書》,藉《...
剛看完《比海還深》的時候,在座位上像被拔去插頭似的,百轉低迴不已,內心的千言萬語,像鄧麗君唱過的,「隨浮雲掠過」,回神時才意會到,又被是枝裕和襲擊了。和當初看《橫山家之味》如出一轍(個人更愛另種翻譯《步履不停》),於是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兩部電影寫在同個篇幅裡。對我來說,電影像面鏡子,不只反射出創作者的內...
看完《奧斯陸少年有點煩》的第一個念頭,跟青春有關。艾未未受訪時說過,青春就是昏睡;木心也在《素履之往》中寫過,青春是一種信仰。對我來說,青春很短,等待長大的時間卻很長。所以你會問,這部片就是在講青春吧?就是紀錄片版、挪威版的《年少時代》?是,也不是。我無意對比這兩部電影,即使有許多相同之處:十年左右的長...
今年台灣紀錄片影展TIDF的片單十分精彩。好的電影太多,看片時間太少,所幸先看中國的獨立紀錄電影,禁片此時不看待何時。於是我挑了兩部風格迥異,但脈絡相似的作品《悲兮魔獸》與《大路朝天》,其相同的命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下犧牲的代價,如底層人民,如自然環境;以其相異的拍攝手法,並置淺談,別有對照之感。《悲兮...
對影迷來說,蔡明亮的電影始終令人愛恨分明,不喜歡的人,常因「看不懂」來樹立敵意。必須坦承,從前我對蔡明亮的電影幾乎沒真正懂過什麼,實在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直到藝術電影看多了,自己也拍片了,更能感同身受,才漸漸領略裡頭的寂寞美感,成為蔡明亮的影迷,也是在《郊遊》之後的事。對我來說,蔡明亮的電影就像是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