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好萊塢》戀戀六零年代好萊塢
《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導演:Quentin Tarantino /2019年坎城正式競賽
一群朋友相約晚飯,坐在同一桌,點了餐,聊了一下,便開始各自拿起手機逃避隨行沉默的不仁之友──尷尬。悠閒當下,朋友或看臉書,或看推特,或看IG,或看Line,突然,一位女性友人不禁咯咯笑了,吸引眾人目光。她分享自己微笑的秘密,是隻喵星人午睡打鼾,卻露出乍夢初醒的茫然,其他人都笑了。事實上,他們笑不是因為那隻貓,他們有默契地把手機拿上桌面,每個人都在看同一隻喵星人,被牠的純潔吸引,唯獨版本不同。
其中一位是十八歲的女性,看到的是相片軟體去背的圖片,加上了「愛睏」的畫外音,圖片轉檔成為貼圖,表示轉貼人無聊的心情,或是「你講的話讓我愛睏」的言外之意。另一位二十歲男性看到的是已經用相片軟體做過文字編輯的圖片,標題為「Z星球來的喵星人」,圖片中的貓被畫上如同漫畫中打瞌睡時出現的等級遞減的「Z」字形及流口水的樣子。還有一位二十五歲綁著馬尾的女性看到的圖片是原始的未修圖版本,那是四天前的畫面了,為什麼她會看見四天前的畫面,因為她特地搜尋圖片來源下的網址,還因此找到一名寵物網美的IG,並決定長期關注牠。
一位藝術創作者的取材可能來自自身經歷,也可能來自他人講述的故事,前者可以擁有十分之九的可信度,後者倒是令人半信半疑。我們來談談後者好了,就以上的「喵星人情境」,如果以百分比來看這三人的資訊可信度,十八歲女性、二十歲男性、二十五歲女性,分別約是百分之二十五、五十、七十五,與接受訊息時修改的程度呈反比,修改愈多的訊息得到愈少的可信度,但神奇的是,故事性卻持正比增加,所以才能成為人人轉載的貼圖,也就是商品。
看完《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2019)讓我想起一個多年前的問題跟《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有個閒適的下午,筆者不想出門,想看電視,不耐煩地不停用遙控器切換頻道,不看新聞,不看日劇,沒有球賽可看就看電影,可巧發現HBO正要播《惡棍特工》。當然,電視不會播血淋淋的版本,但HBO是佛心來的,不會剪太多,也不會改變螢幕比例,更不會有氣人的廣告,這是我願意坐在電視前看電影的理由之一。另一個理由是我認為《惡棍特工》是昆汀塔倫提諾第一名或第二名的電影,非常喜歡那部電影。
那天,我的表哥也來了,我們就坐在客廳一起看了《惡棍特工》,那大概是我們最近一次一起看電影,之後便沒有了。電影播完,表哥問我一句話:希特勒真的那樣死的嗎?當時,我以差勁帶點嘲諷的態度直接回答他:「怎麼可能」,讓表哥的問題就此打住。這種奇特的自信來自於我認為「那是電影」、「那是虛構的」,人人看的電影永遠是人為的商品,永遠是帶有特定觀點的藝術創作品,從虛到實、從無到有、從假變成真,那就是電影,而且電影比其他各種創作類型來的更為切實,因為它無須觀眾去想像構造,有人幫觀眾做好這件大工程。
對於一個從沒接受電影美學指導,只看看教科書、聽聽評論、翻翻研究跟想想電影本身的人,我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電影是真的」,是直覺嗎?是天生的思想嗎?還是有人告訴我的?也許是因為認為「有人掌鏡」,也就是導演、編劇、燈光、攝影、服裝等等在偉大的螢幕上畫作的人,所以電影是假的,但好電影就是讓人相信他是真的,如同成癮於迷幻藥的狀態,讓人活在另一時空,但其實人根本沒有離開這個時空。
正當以為本片會以「曼森謀殺案」的悲劇作為結尾的時候,萬萬沒想到,昆汀塔倫提諾一彈指提醒觀眾:「這是電影」、「我們正在看一部電影,何必那麼認真?」《從前,有個好萊塢》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話,它是暴力的、電影狂的、荒謬的及一點的不切實際,因為它正是童話,所以真正的愁緒是出了電影院才有的。電影的節奏如同收音機隨選點播的流行歌曲,如同我們的閱聽習慣,它是片段記憶的集成,也是美麗往事的回味,總是需要那麼多首主題曲,才能滿足自己的英雄虛榮,非得震耳欲聾,非得不斷回放。
本片給予高達(Jean Luc-Godard)《斷了氣》(Breathless, 1959)的「跳接」致高的敬意,過去是為了減少底片的成本而創造的方法,本片卻是以此收納極大數的美麗影像記憶,有著昆汀塔倫提諾一向要求的畫面、場景,是幅六零年代的LA風情畫,這大概是近幾年來最美的一部電影,而且全是底片拍攝,彌足珍貴,真希望有五百人的大戲院播映本片,想知道那種感受。
曾年少輕狂的塔倫提諾也有老成的一天,我們都熟悉的他的傳奇及他的腳色,男的幽默強悍,女的美豔嗆辣,各個都耍嘴皮子、出口成「髒」,但老實說,我覺得本片創造了如此深刻動人的三個主角及一些新亮點,甚至我覺得對白減少和細節、情感的加強都是前所未有的。經歷多年的創作生涯,從電影邊緣人到主流中的非凡,人生感觸肯定是有的,也讓本片多了那麼一些多愁善感,使人百感交集,有笑,有淚。有驚喜,但它仍是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假若《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 1992)是部「講述搶劫的搶劫電影」,那《從前,有個好萊塢》則是部「講述好萊塢的好萊塢電影」,誰說好萊塢的風華不在?都在《從前,有個好萊塢》。
現在常會回想第一次看《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1994)的情景,上大學前的暑假,宿舍裡沒什麼人,室友都還沒入住,自己一個人打開筆電,從櫃子最底層將網路偷偷買來的DVD拿出來播放,因為那是限制級的,裡頭有殘酷的謀殺、無盡的髒話、吸毒的畫面、特殊的性愛,所以第一次看它的時候需要低調一點,那像是某種莊重、秘密的成年禮。我可以忘記其他數百次看電影的時間地點或心情,卻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觀賞經驗如同第一次看《黑色追緝令》,突然之間,自己也變得多愁善感……